邮箱:chuliang@beijingbnk.com | 咨询热线:130 5197 6849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
​中国仪器仪表行业:政策赋能技术创新,国产替代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​

2025年5月26日——近年来,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在政策支持、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,迎来高速发展期。从高端制造到民生应用,从国产替代到全球竞争,行业正以“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”为方向,加速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。


一、政策红利释放,行业增长动能强劲

     国家政策持续为仪器仪表行业注入发展动力。2025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提出,要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支持力度,推动智能检测、精密仪器等关键领域技术突破。财政部与工信部联合实施的“产业基础再造工程”已将25类高端仪表元器件纳入攻关目录,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超200亿元支持技术攻关。此外,央行新增3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,利率低至1.5%,为仪器仪表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渠道,助力设备更新与研发投入。

     在政策引导下,行业规模稳步扩张。2024年国产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规模达587亿元,国产设备占比提升至42.3%,较2021年增长10.8个百分点。预计2025年行业整体营收将突破8000亿元,部分领域实现进口替代。


二、技术突破频现,国产替代进程提速

中国企业通过自主创新,在多个核心领域打破国际垄断。例如:

  • 传感器技术:西安微电机研究所研发的MEMS压力传感器精度达0.05%FS,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;上海微电子的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线性度误差控制在0.01mm/m,替代德国博恩斯坦产品,市占率提升至28%。

  • 分析仪器:禾信仪器的质谱仪在环境监测领域实现国产化率突破35%,获专项政策支持;隐智科仪通过二手仪器租赁与维修服务模式,年销售额超1亿元,重塑行业生态。

  • 智能仪表:福建顺昌虹润精密仪器入选工信部“智能仪表生产智能工厂试点”,推动生产流程数字化升级。

     据工信部数据,2023年中国在过程仪表领域专利数量占全球23%,较2018年提升15个百分点,技术突围成效显著。


三、绿色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并进

     在全球“双碳”目标下,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。企业推出环保型产品,如“250小时超长电池寿命+40%电子废弃物减排”的万用表,以及“以旧换新”计划实现35%旧表回收率,推动贵金属再生率提升至95%。

     智能化方面,AI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。例如,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AI算法优化数据处理效率,渗透率从2020年的12%增至2023年的39%;智能配用电工厂试点项目通过5G与数字孪生技术,实现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超90%。


四、产业集群崛起,区域协同效应凸显

中国已形成多个特色鲜明的仪器仪表产业集群:

  • 青岛高新区:依托海克斯康、中电科思仪科技等龙头企业,打造“北方仪器仪表产业总部基地”,2024年集群营收增速达17%,精密测量技术覆盖航空航天、高铁等高端领域。

  • 长三角地区:上海、苏州等地集聚半导体封测、医疗诊断仪器企业,2024年国产显示模组进口替代规模达87亿元,预计2025年突破150亿元。


五、未来展望:挑战与机遇并存

     尽管国产化进程加速,行业仍面临核心部件依赖进口(如高端光学元件国产化率不足30%)、国际竞争加剧等挑战。但政策红利、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将共同驱动行业迈向价值链高端。

     2025年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(6月4-6日)将聚焦智能制造与测试测量技术,吸引全球800余家展商,为行业提供技术交流与市场拓展平台。



结语
     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正从“跟跑”转向“并跑”,在政策、技术与市场的协同发力下,有望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核心地位。未来,唯有持续创新、深化开放合作,方能实现从“制造大国”到“仪器强国”的跨越。